刷新纪录!5项特等奖、2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北京体育大学在2025年首都“挑战杯”中再创佳绩!
5月29日,由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学生联合会主办,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承办的“青创北京”2025年“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圆满落幕。
本届“挑战杯”竞赛以“青创逐梦 挑战未来”为主题,对标“挑战杯”国赛相关要求,结合首都特点和发展需要打造“一杯两赛三揭榜”赛制,吸引了全市82所高校20余万名学生的7164个项目参赛。自竞赛启动以来,师生们踊跃报名参加,积极跨院合作搭建项目团队。北京体育大学团委为助力选手备赛自二月份开始组织开展两场线上培训答疑,并为项目团队打造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充分做好宣传动员、项目选拔和校内竞赛的组织等工作。
本次竞赛校团委共收到来自17个学院的108项作品,参赛人次400余人。经选拔30项作品晋级北京市赛,最终斩获23项奖项。其中特等奖5项、一等奖两项、二等奖6项、10项三等奖。特等奖中“青振京郊”赛道获得“揭榜挂帅”的擂主,刷新特等奖历史最好成绩!
(主赛道市赛答辩)
(青振京郊市赛答辩)
(青聚 AI 市赛答辩)
(校赛答辩)
特等奖项目展示
(排名不分先后)
项目名称:体现可能,动愈共生:中国下肢残疾人体育参与现状与自我实现路径实证研究——基于八省实践走访的调研分析
团队成员:姚宁馨 赵坤辰 杜冰源 蒋雨峰 陈欣然 武润华 刘雪涵 王嘉睿
申报组织:北京体育大学共青团委员会
指导教师:施艺涛 李岩 厉芷扬
项目介绍:“可能运动”调研团由8名学子组建,依托北京体育大学,深入北京、甘肃、重庆、福建等八省开展调研。以问卷、访谈等方式剖析下肢残疾人体育参与现状,针对供需匹配、保障不足等问题,提出体育特色帮扶模式,研发轮椅健身舞、轮椅跑步机等,助力残疾人身心健康与社会融入,服务健康中国与体育强国建设。
项目名称:足弓塌陷对男性儿童运动功能的影响评估与健康促进路径探索—基于下肢生物力学特征与社会支持体系的调查报告
团队成员:樊倚墨 姜琳 王跃臻 陈泓言 沈轶能 徐杨 王文宇博 唐溪芝 董甲盟
申报组织:竞技体育学院
指导教师:万祥林 李翰君 施艺涛
项目介绍:本研究结合生物力学与社会调查方法,分析男性儿童扁平足对运动功能的影响。三维步态检测发现,扁平足儿童存在踝外翻、髋膝屈曲代偿特征,形成"足-膝-髋"力学链失衡,增加下肢损伤风险。调查显示家庭缺乏足部健康认知,经济负担与基层医疗缺口制约干预。研究提出"社会-技术"双轨模型:建立三级筛查体系(足印初筛-3D复筛-动态确诊)、推行矫形器具医保补贴、开发校园康复课程。通过跨学科协作优化儿童健康治理。
项目名称:解码古将——“大健康·微度假”IP改造
团队成员:马睿 钱郑炜子 时禄欣 施展翼 徐铭辰 李鑫宇 马子涵
申报组织:新闻与传播学院
指导教师:郑珊珊 李岭涛
项目介绍:“大健康·微度假”IP改造项目响应“健康中国2030”战略,依托其优越地理位置、绿色生态、户外运动资源及深厚文化底蕴,针对资源分散、文化传播力不足等痛点,构建“1+3+3”健康文旅IP模型,以“体重管理”为核心,融合“吃、动、文”三维度,覆盖家庭客群。通过整合健康资源、打造多元传播矩阵、实施“三步走”方案,实现“体-康-文”一体化,助力乡村振兴与全民健康战略协同发展。
项目名称:WingForce 翼力——便携式智能测力台
团队成员:陈昊翔 史庆龄 张康乐 王美慧泽 张博 何厚霖 王歆惠 张飞洋
申报组织:体育工程学院
指导教师:郭兴伟、沈燕飞
项目介绍:传统的训练方式往往依赖于教练的经验判断,缺乏科学和精准的数据支持,导致训练效果难以量化和持续改进,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增加了运动伤害的风险。为了解决以上问题,“WingForce翼力——便携式智能测力台”应运而生。本作品是以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支撑,以数据采集硬件、智能分析软件和移动端反馈服务为骨架,以智能力量数据分析算法为血肉,以体能力量AI智能体反馈为灵魂的集采集、评估、分析和反馈的一体化智能平台,致力于提高运动训练水平和大众健身质量。
项目名称::衡智先锋——基于人工智能的动态平衡评估与损伤预警系统
团队成员:胡家欢 杨子丘彭泰宁黄禹熹 栾瀚瑶陈昱帆杨阎稷希唐华莲费申文李好谭盛方 董甲盟
申报组织:管理学院
指导教师:张恩铭 郭浩 施艺涛
项目介绍:项目针对运动损伤预防难题,融合激光轨迹捕捉与 AI 算法,研发三维动态平衡评估系统。硬件实现轻量化便携部署,精准模拟运动轨迹;算法构建 “评估 - 训练 - 干预” 闭环,提升科学化训练效率。项目深入运动队实践,为体操、篮球等多项目提供动态平衡解决方案,成效显著。依托北体大跨学科资源,推动 “体育 + 科技” 融合,赋能竞技体育科学化升级,践行体育强国使命。